俠醫心念 22 「 萬華能量場」

<俠醫會在萬華的固定出隊,告一段落>  2025.04.27

──但每一次相遇,都還在我們心裡。

 

一封來自理事長黃獻銘的信

 

近四年前,因為想服務經濟弱勢與勞力工作者,我們找上了萬華的無家者服務團體,展開了俠醫會的義診旅程。

最初與 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合作,後來又接續與福喜 浪人食堂 台灣新巨輪服務協會 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 #珍珠家園」、 臺北市婦女館-台北好人家 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等組織連結起來——

就像被一條條無形的線牽引著,一步步走到了今天。

 

這幾年間,最多時一場義診曾湧入近四十位民眾,社工與志工們也總是全力支援。每次出隊後的總結時光,總讓我彷彿重新被充電,帶著滿滿能量回到生活中。

作為會長與發起人,我原以為自己是來「服務患者」的,但慢慢地我發現——

我真正服務的,是那一群安靜投入、全力以赴的醫療夥伴與志工。

而更多時候,我感受到的,並不是「我在幫助他們」,而是——我被他們充電了。

 

 

這個現場,是我們共同創造的。

 

它像是一座流動的能量場,而我只是剛好站在其中,剛好被充飽電,就像手機插上插頭,「啪」一聲,電流就通了。

有人說:「來這裡,是被患者充電的。」

這句話,真的說得太好了。

 

 

在義診現場,我們遇見了許多平時容易被忽略的身影:

街角的街友、一位既需要洗澡又很會把妹的老先生、無暇照顧自己健康的單親媽媽、靠輪椅街賣為生的人、勇敢生活的腦麻青年……

有時只是一場短短的問診,卻能被他們的故事深深撼動。

這些年來,俠醫會聚集了來自台中、桃園、台北等地的醫事人員與志工,每次出隊都會有新面孔加入。能和這麼多熱血的夥伴同行,是我最深的榮幸。

 

 

這次暫別萬華,是因為在這裡的階段性任務已大致完成——

許多長期服務的對象已好轉,或成功轉介至更穩定的醫療與社福系統。

是時候,把這股力量,帶往更多需要它的地方。

 

 

最後一場定點義診那天,幾乎所有協會的社工都來了。像老朋友一樣寒暄,他們拿出一張大卡片,上頭貼滿了無家者大哥大姐們親手寫下的小卡——

每一張,都是一句話、一段謝意、一份不捨。

我一張一張翻著,眼眶真的差點沒守住。這張卡片不只是禮物,更像是這段旅程的一枚印章,記錄著我們曾經的每一次出隊,也記錄著,我們曾經真實地走進他們的生命。

 

謝萬華。

謝謝所有出過力、說過話、站在現場的你們。

 

俠醫會不散場。

我們會繼續服務、傾聽、行動與陪伴。

如果你也想參與這樣的旅程,

俠醫會,歡迎你。

 

 

 

506042501 1030127945914076 3726027896851172177 N

506404037 1030127949247409 7007204359197985893 N

 

506044559 1030127942580743 7239343930924497670 N

 

文/黃獻銘

攝影/活動志工

♡ 捐款支持 ♡

https://neti.cc/Lv1qvRM

☆ 立案字號 ☆

台內團字第1110281061號